网站首页 | 机构设置 | 规章制度 | 支部活动 | 学习园地 | 党风廉政 | 创先争优 | 工会之家 | 资料下载 
          模范榜样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党风廉政>>模范榜样>>正文

 
 机关作风 
 廉文荐读 
 模范榜样 

 

 

 

 

传承“新愚公精神” 打赢脱贫攻坚战
2016-12-01 10:05  

编者按: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,35年来扎根太行山区,把自己变成农民,把农民变为致富专家,用科技的力量让穷沟变富,让荒山变绿。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,李保国同志“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,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,太行山上的新愚公”。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
“太行新愚公”的“三股劲”

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寓言故事里,“愚公移山”矢志不移、久久为功的精神品质传承了上千年。如今,“农民博导”李保国,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务实为民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,在太行山上、在百姓心中,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。学习李保国,就要学学他身上的“三股劲”,使“太行新愚公”的精神赓续传承。

“意莫高于爱民,行莫厚于乐民”,对群众的亲疏远近,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践行宗旨最好的“试金石”。愚公移山,为的是出入顺畅,是众人所盼。作为一名农家子弟,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,用生命与行动,回答了“我见不得老百姓穷”的誓言命题。学习李保国,就要学他对群众的亲劲,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,常问群众冷暖悲欢,常听百姓唠叨抱怨,肩挑为民之责,背负民生之任,在行动中实现价值、创造业绩。

“立志不坚,终不济事”,愚公之“愚”,就在于那份即便风烛残年也要铲除大山的韧劲。李保国同样具有求生存、谋发展的“愚劲”。他30余年扎根太行,只为让荒岗野岭变成“太行山上最绿的地方”;他长年累月奔忙第一线,把学术做到田间地头,只为让群众成为“技术把式”。正是凭借李保国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,如今昔日荒岗已披绿,秃岭也“生金”。作为党员干部,抓工作就得有这么一股“愚劲”。看准了的事情,任尔东西南北风,都要百折不挠、一往无前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;确定下的目标,就要一环紧着一环拧,一锤接着一锤敲,善作善成、有始有终。

“天下之事,行之贵力”。力从何来?力来自于拼,力落脚于干。愚公移山的成功秘诀,在于一个“干”字,不怕困难地干、率先垂范地干、持之以恒地干。李保国有一个“李疯子”的绰号,只因他“山当餐桌地当炕,躺在地上啃干粮”,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,扎根农村当“教授”、做“财神”;只因他羊肠险径上勇探索、乱石荒坡旁有担当、整地爆破中敢挺身。干事创业就得有李保国的“疯劲”,面对艰苦环境,要沉心静气、甘于奉献;面对改革困局,要敢闯敢冒、敢拼敢赢;面对责任使命,要敢于担当、勇于担责。

以愚公移山之志拔穷根

以李保国为镜,自觉向“太行新愚公”看齐,领导干部就要争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急先锋,向组织上交一份满意答卷。

以慢不得的紧迫感“治穷病”。实现7000多万人口全部脱贫,时间紧任务重。管辖区域的贫困人数有多少,导致穷困的原因在哪里,帮扶对象的诉求是什么,这些问题不能稀里糊涂。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,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状态深入实地摸清楚,把贫困人口找准确,把致贫病因弄明白,把脱贫想法带上来,对症下药,让政策真正惠及贫困群体。

以等不起的危机感“摘穷帽”。群众生产生活陷入困境,必定是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,如果坐视群众疾苦不问,就会失去民心支持。领导干部必须把扶贫工作抓实抓好,一级带着一级干,争当群众脱贫的领头羊,将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,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。

以坐不住的责任感“拔穷根”。当下,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。领导干部要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盼,带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,始终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、把本领发挥在会干事上、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,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、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、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。

让更多“李保国”式人才涌现出来

“太行新愚公”李保国,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,用生命诠释了“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”的庄严承诺。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。脱贫攻坚正处于进则胜、退则败的紧要关头,需要建立求才、选才、用才为一体的人才脱贫战略,让更多“李保国”式人才涌现出来。

注入人才力量,为“移山”添活力。漫漫扶贫路,遥遥未知期,若要早脱贫,人才缺不行。要想提质超速地完成脱贫任务,决不可忽视人才之力。要营造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求才环境、提高“疾风知劲草”的选才智慧、增强“生材贵适用”的用才本领,真正把服务意识好、发展思路清、脱贫技术高的人才血液,输送到贫困一线。

提升服务分量,为“移山”添动力。李保国曾说,“一个心眼为百姓,不为名来,农民才信你,不为利去,农民才听你。只要干事,终究会有人认可”。给苹果“穿衣”的做法,一开始村民并不买单,质疑声此起彼伏,但李保国迎难而上,自掏腰包为果树套袋,最终收获丰收之喜,换来农民之乐。始终保持一颗为民初心,才能摆正务实、清廉的干事态度,在质疑中找准方向、在埋怨里站稳脚跟。脱贫攻坚时间紧、任务重,容不得个人情绪,亦顾不了个人得失。唯有清除心中杂念、提升服务质量,一心向着脱贫彼岸迈进,7000万贫困人口才算有盼头。

汲取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

羊肠险径上的探索,乱石荒坡旁的谋划,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,苹果树下耐心的身影,凝聚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优秀的精神品质,刻印了一个共产党员“合格”的印记,也留下了扶贫一线“旧貌换新颜”的脱贫智慧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党员干部是攻坚力量。啃下硬骨头,打赢脱贫仗,就要不断汲取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。

要有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攻坚之志。作为林业科学工作者,李保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,正是一心为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,才有了他35年的坚守与努力,使得穷沟变富,荒山变绿。党员干部当始终把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、抓在手上,立下攻坚之志、激发拼搏之力,出真招、出实招、出硬招。瞄准目标干、盯着问题改,不达目的不罢休,摆脱贫困、拔掉“穷根”。

要有“叩石垦壤挖山不止”的愚公精神。“老百姓需要什么,我就研究什么。”是李保国的名言。无论是“深眼闷炮”控制爆破松土蓄水技术,隔坡沟状梯机械整地技术,还是太行山片麻岩区“蓄、集、整、改、排”防洪减灾工程技术、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……背后都是他克难攻坚的真实写照。扶贫之路,不可能一蹴而就,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攻坚克难啃“硬骨”、一以贯之挖“穷根”,就是要学习李保国那样的执着与坚守。

要有“埋头苦干实干巧干”的创新能力。把自己变成农民,把农民变为致富专家,以科技创新之手,李保国点亮了整个前南裕生态经济沟。在脱贫攻坚一线,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体现出创新的精神,用好科技的力量,有效对接谋划、因地制宜解难,在“做”中强化脱贫攻坚的本领、打出辨证施治的实招,当好地方发展“主心骨”、走出科技扶贫创新路。

用行动书写党员合格品质

“科技财神”“农民教授”“太行新愚公”,群众对李保国同志的朴素称呼,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合格品质。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,就要争做“四讲四有”合格党员。

涵养一颗红心向党的政治品质。从入党之日起,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与努力,践行了入党誓言,回答了付出与获得、物质与精神、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,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。坚定理想信念,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。学习他,就要像他一样,始终听党话、跟党走,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。

坚持一门心思干事的实干苦干精神。“活着干,死了算”是李保国的口头禅。党员要像李保国一样,立足岗位、履职尽责,创造出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的实绩。

树立一心一意为民的百姓情怀。李保国一年200多天驻在田间地头,手机中的900多个联系电话,农民朋友就有三四百个,他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,却是农民眼里“最美的”李老师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,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。

保持一尘不染做人的高尚情操。李保国获过几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,后来大家再推荐他,他就说“其他老师做得和我差不了多少,还是把优秀让给他们吧!”他不图回报、不计得失,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,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,不为外物所扰,不为名利所累。党员干部要学习李保国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,不贪名、不图利,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。

(中国组织人事报)

关闭窗口
 
 

  专题活动 more 

 
党史学习教育官网
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
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网

  资料下载 more 

 
机关第×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预备...
机关党委发展党员工作文档模板
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使用申请表
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
入党转正申请书的书写和格式和内容
预备党员情况汇总表(备案)

 

东北电力大学机关党委    版权所有   2016